當前位置:首頁 > 政務公開 > 統計信息 >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
一、綜合
初步核算,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9.84億元,增長3.5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13.05億元,增長6.4%;第二產業增加值362.24億元,增長0.6%;第三產業增加值264.54億元,增長7.4%。三次產業比為2.0:56.6:41.4。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.1%、9.3%、87.6%。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7632元,增長1.9%。
年末全區常住人口29.6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0.4萬人。其中,城鎮常住人口26.1萬人,占總人口比重(常住人口城鎮化率)為88.1%,比上年末提高0.2個百分點。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19.11萬人,全年出生人口 0.14萬人,出生率為7.23‰;死亡人數0.1萬人,死亡率為5.11‰;自然增長人數0.04萬人,自然增長率為2.12‰。
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2678人,失業人員再就業2073人,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5.32%,比上年末提高1.83個百分點。
二、農業
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228729萬元,增長6.3%。其中,農業產值36871萬元,增長0.6%;林業產值1526萬元,下降6.3%,牧業產值25490萬元,增長13.1%,漁業產值164295萬元,增長6.2%,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47萬元,增長9.4%。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205畝,比上年減少5畝,下降0.05%;糧食總產量1507噸,下降6.1%;蔬菜產量42403噸,下降0.4%;瓜果產量4489噸,下降4.6%;水果產量10792噸,下降1.7%;木材產量11531立方米,下降37%;肉類總產量5925噸,增長35.6%;禽蛋產量1509噸,增長1.8%;牛奶產量94噸,下降4.1%。水產品總產量186390噸,增長22.3%,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76719噸,增長23.9%;淡水產品產量9671噸,下降0.6%。
年末全區共有14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其中省級4家,合計實現銷售收入133.億元。年末全區農業專業合作社37家,注冊資金1.78億元。年末共有規模種養殖企業共38家,其中屠宰場1家,生豬規模養殖場2家,蛋雞規模養殖場3家,規模水產養殖場9家,規模種植場21家。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5家(榕升、萬葉園、四季、福菱、迎春)。年末共有有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產品認證企業7家,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品種19個,綠色食品產品認證企業1家,綠色食品產品認證品種5個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40.01億元,增長5.5%。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.4%。16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57.52億元,增長6.8%(現價,下同)。分經濟類型看,股份制企業完成產值490.08億元,增長10.3%,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產值367.43億元,增長2.5%。分輕重工業看,輕工業完成產值367.16億元,下降1.3%,重工業完成產值490.36億元,增長13.9%。
三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701.8億元,增長8.5%。其中,食品制造業完成產值163.43億元,增長1.1%,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445.79億元,增長8.9%,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完成產值92.59億元,增長22.7%。
全年工業產值超億元企業90家,比上年增加1家,完成產值821.06億元,增長7.6%,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5.7%。產值超十億元企業26家,比上年增加1家,完成產值574.19億元,增長10.7%。70家先進制造業、47家高新技術企業和36家高技術產業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445.15億元、303.09億元和316.11億元,分別增長8.6%、16%和7.5%。59家規模以上物聯網制造業企業實現產值280億元,增長9.5%。
全年實現建筑業加值122.67億元,下降8.1%。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共有148家,比上年增加23家,完成產值649.4億元,增長15.72%;房屋施工面積8898.1萬平方米,增長20.2%;房屋竣工面積389.98萬平方米,下降2.1%。
四、服務業
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7.56億元,比上年增長10.2%;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4.03億元,增長3.4%;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.34億元,增長4.9%;金融業增加值65.57億元,增長5.4%;房地產業增加值38.2億元,增長24.2%。
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180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38公里;全年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590756萬噸公里,增長32.6%;水路貨物運輸周轉量9425512萬噸公里,下降17.3%。
全區電信、移動、聯通三大運營商設立支局(所)、營業廳12處,2021年實現業務收入29435萬元,下降6.6%;年末固定電話4.75萬戶,比上年末減少2537戶;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1.02萬戶,比上年末減少5.46萬戶;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4.25萬戶,比上年末減少1408戶。
五、國內貿易
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.14億元,增長9.4%。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137.69億元,增長11.5%;大個體零售額0.11億元,增長23.8%,限額以下企業零售額66.35億元,增長5.2%。在限額以上企業中,商品零售額位居前三的分別是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63.64億元,增長46.6%,汽車類零售額29.49億元,下降7.3%,家居建材類售額14.81億元,下降21.5%。全區共有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1個,營業面積8萬平方米,交易額103.68億元;連鎖經營企業1家,連鎖網點24個。
六、固定資產投資
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4.18億元,下降28.4%,其中項目投資117.04億元,增長5.1%。按產業分類,第二產業完成投資48.38億元,增長10.1%;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8.66億元,增長1.8%。按項目類別分類,完成工業投資45.38億元,增長10.3%;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1.06億元,增長8.6%。按投資主體分類,完成民間投資66.05億元,下降39.6%,完成政府投資78.14億元,下降15%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47個,其中當年新開工65個。全年投產項目121個,新增固定資產108.26億元。
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7.15億元,下降69.8%。其中,完成住宅投資16.77億元,下降73.6%;完成辦公樓投資0.6億元,下降71.5%;完成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.97億元,下降84.7%。商品房銷售面積101.58萬平方米,增長25.4%;其中住宅63.58萬平方米,增長10%。商品房銷售額114.19億元,增長15.7%;其中住宅86.24億元,增長5.1%。
全年實施重點項目344項,完成投資165.8億元,其中當年新開工重點項目80項,列入省級重點項目9項,完成投資17.4億元;列入市級重點項目110項,完成投資226.7億元。年末建成或基本建成福州未來城、未來城財富中心、雍景灣二期(六江地塊)、悅江灣、瑯岐山語城、世茂上德郡、仙芝郡、尚瀾郡、零星舊改5項、陽光學院六期、傳統POS國際化工程制造中心技術改造、109M客滾船項目、深海時代產業園、遠洋漁業魷魚捕撈加工一體化項目二期、魁岐互通周邊綠化等配套工程等16項重點項目。
七、對外經濟
全年進出口總額344.98億元,增長31.4%。其中出口209.03億元,增長22.5%;進口135.94億元,增長48%。進出口順差73.09億元。
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.07億元,下降9.3%。新批合同外資項目36項,增長2.9%,其中千萬美元項目7項;合同利用外資金額3.78億美元,增長14.1%。全年新批臺資項目12項,合同利用臺資0.07億美元,下降85.1%。
八、財政金融
全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5.6億元,增長12.8%,其中,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.95億元,增長9.3%;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.04億元,下降30.1%。全區稅收收入55.25億元,增長14.6%。
2021年基金小鎮集聚投資機構540家,基金管理規模達1737億元。2021年末全區共有銀行業營業網點79個,小額貸款公司2家,證券營業部2家,保險公司7家。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990.16億元,增長11.2%,其中,住戶存款524.23億元,增長7.8%;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908.37億元,增長11%,其中,中長期貸款669.75億元,增長8.8%。
年末全區共有上市企業23家,其中境內上市13家,“新三板”掛牌企業7家,上市后備企業21家。
九、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
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41元,增長8.6%。按常住地分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90元,增長7.9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75元,增長10.4%。
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5948元,增長12.5%。按常住地分,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9929元,增長10.9%;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304元,增長17.3%。
年末全區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9641人,增長9.3%;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750人,增長0.5%;失業保險參保人數95995人,增長4.5%,領取失業保險金27386人次,下降45.6%;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05520人,增長5.8%。
年末全區享受城鄉低保1287戶1947人,比去年增加100戶增加163人,發放城鄉低保金1294萬元;城鄉特困人員33人,發放城鄉特困人員補助金98.3萬元;殘疾人員1984人,發放殘疾兩項補貼438.24萬元;孤兒1人,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補貼1.68萬元。
十、科學技術和教育
年末全區擁有國家創新型企業1家,省級創新型企業31家,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,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8家,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41家,“瞪羚”企業12家,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,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,省級技術中心18家,市級技術中心26家,專家工作站21個。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項。新認定未來“獨角獸”企業2家,專家工作站3家,高新技術企業41家。2021年全區專利授權量2566件,其中發明專利240件。年底全區擁有中國馳名商標8件。
年末全區共有各類學校34所,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所,在校學生13026人;普通中學13所,其中民辦3所,在校學生12701人,其中民辦在校學生2636人;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,在校學生1960人;小學19所,在校學生18199人。年末共有幼兒園43所,其中民辦32所;在園幼兒9369人,其中民辦在園幼兒4413人。
十一、文化旅游、衛生健康和體育
年末共有文化館1個,博物館、紀念館2個,藝術表演團體2個,劇場、影劇院4個,收藏文物1238件,公共圖書館1個,總藏書58萬冊。年末有線數字電視用戶3.76萬戶,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%。
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377.06萬人次,增長30.9%;旅游總收入24.48億元,下降24.3%。截止2021年末,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、國家2A級旅游景區1個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、省級旅游特色村3個、市級鄉村旅游精品示范村1個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、國家重點公園1個、國家三級博物館1個、五星級酒店1個。
年末全區共有衛生事業機構(含診所、村衛生室)131個,醫療床位548張,其中各類醫院(衛生院)6個,預防保健機構2個,門診部11個,診所、醫務室、保健所等57個,社區衛生服務(中心、站)4個,村衛生所51個。年末全社會衛生技術人員1179人,其中執業(助理)醫師487人,注冊護士501人,藥師(士)49人,技師(士)105人,其他技術人員37人。
十二、資源、環境和應急管理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84492噸標準煤,增長1.3%。全社會用電量175509萬千瓦時,增長8.0%,其中,工業用電量92646萬千瓦時,增長8.5%。
2021年全年人工更新造林面積7331畝,森林覆蓋率47.18%。全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.7%,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.5;PM10年均濃度36微克/立方米,PM2.5年均濃度18微克/立方米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%,閩江干流水質達標率100%;全區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0.5萬噸,污水處理率達94.59%,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%。
2021年全區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4起,同比減少4起,下降55.5%;事故造成1人死亡,同比減少1人,下降50%;事故未造成人員重傷,同比減少1人,下降100%;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.42萬元,同比減少42.45萬元,下降92.54%。
說明:1、戶籍人口數由區公安局提供;
2、地區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;
3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用常住人口數測算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主辦單位: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承辦單位:福州市馬尾區大數據服務中心
為確保最佳瀏覽效果,建議您使用以下瀏覽器版本:IE瀏覽器9.0版本及以上; Google Chrome瀏覽器 63版本及以上; 360瀏覽器9.1版本及以上,且IE內核9.0及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