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menu id="myssa"><strong id="myssa"></strong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myssa"><strong id="myssa"></strong></menu>
  • <nav id="myssa"></nav>
  • 馬尾區
    歡迎訪問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!

   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政務公開 > 工作報告

    2014年度馬尾區政府工作報告

    日期:2014-02-12 09:41 來源:馬尾區政府
    | | |

    區九屆人大三次

    會議文件(十一)

     

    政府工作報告

    ——2014年1月20日在福州市馬尾區

    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

    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政府區長許毅青

     

    各位代表:

    現在,我代表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,請予審議,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。

     

    一、2013年工作回顧

     

    2013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,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、十八屆二中、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,主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種困難,發揚“滴水穿石、敢為人先”的精神,全面實施“八馬”工程,順利走出了發展的低谷期,較好地完成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: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1億元,比增13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0億元,比增13%;公共財政總收入24.34億元,比增22.3%,其中,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4.55億元,比增29.5%;實際利用外資1.51億美元,比增48%;出口總額28.1億美元,比增8.9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億元,比增26%;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.54億元,比增50.4%;城鎮居民人均收入37184元,比增9%;農民人均純收入17270元,比增11%。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:

    (一)加快城鄉規劃編制,新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。配合市里完成馬尾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,細化快安、馬江、長安、瑯岐片區規劃,完成產業發展、船政文化城等一批專項規劃編制?!拔宕髴鹨邸焙椭攸c項目提前完成全年計劃,141項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3.5億元?;A設施建設步伐加快,瑯岐閩江大橋正式通車,結束了瑯岐、亭江依靠渡船通行的歷史?,樶h島路全線動工,一期完工。啟動瑯岐圍海造地項目。新建快洲路、經五路等12條市政道路,建成江濱路2座人行天橋。動工建設馬尾大橋北互通工程、閩江防洪工程福州段(一期)、迷云山塘工程,完成瑯岐千乙貳搶險、瑯岐亭江農村安全飲水等工程。全年完成土地報批5304畝,收儲土地655畝,增長5.7倍。舊屋區改造取得歷史性突破,啟動9個片區改造,儒江外垱和閩漁東片拆遷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。全年完成房屋征收47.51萬平方米,實現當年拆遷、當年動建。啟動118.49萬平方米安置房、120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。拆除違法建筑11萬平方米,有效遏制違法建設蔓延勢頭。

    (二)持續產業轉型升級,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。預計全區14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850億元,增長13.6%。企業自主研發能力顯著提升,全區企業參與制(修)訂各級標準81項,我區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。產業轉型步伐加快,科立視觸控面板一期試產,中國普天項目落地,開發區被認定為省物聯網示范區,完成物聯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申報,物聯網相關企業實現產值270億元。江濱總部集聚區初現雛形,百事達等5家總部大樓竣工,世創國隆、金瀾大廈等6家總部項目加快建設,中建海峽等5家企業獲福州市總部企業認定。17家上市企業實現產值180億元,比增6.9%,8家境內上市公司市值超500億元。三奧科技、昇興集團通過發審會審核。中國—東盟海產品交易所落戶馬尾,名成水產2000噸專用碼頭投入使用。新增2家汽車4S店,福州大鞋城實現整體搬遷至馬尾,名城城市廣場、新華都、中環廣場等城市綜合體快速推進。光大等3家銀行在馬尾設立支行。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88億元提高到2013年的104億元。完成設施農業臺灣蔬菜項目,建成瑯岐蟹蝦生態養殖基地。完成29種無公害農產品認證,認證面積1.6萬畝。11家農業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73億元,比增13.5%。鼓勵村集體直接參與園區標準廠房建設,實現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。

    (三)實施生態創建工程,促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。國家生態區創建工作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。完成青洲污水處理廠生化技改工程、快安污水處理廠2.5萬噸改擴建工程,全區污水處理率達83.6%,基本完成全年節能減排任務。新建雨污管道40.2公里。新建、改造5座生活垃圾轉運站。白眉水庫成為瑯岐主要供水水源,全區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%??諝赓|量優良率達98.9%。建成東江濱公園、魁岐生態休閑公園。全區新增各類綠地面積12.65萬平方米,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.29%,森林覆蓋率達48.1%。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,取締清理104國道沿線砂石場15個。完成5處地災點治理。君竹明渠、君西支渠一期和魁岐平原河道一期整治基本完工。

    (四)拓展對外開放,深化兩岸合作交流。全年簽約對接“三維項目”36項,總投資116.5億元,中建海峽、大德總部等10個“三維”對接項目落地。引進臺資項目11個,投資額1.4億美元。對臺貨運量28萬標箱,對臺小額貿易量3713噸,比增96%。啟動建設瑯岐對臺旅游客運碼頭。開展萬人優惠游馬祖活動,“兩馬”航線運營727航次,運送旅客4.1萬人次。運送兩岸直航郵包1.8萬件,比增22%。成功舉辦“兩馬同春鬧元宵”、“兩馬”體育聯誼賽、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、海峽論壇暨閩臺(福州)特色廟會等系列活動,“兩馬”民間交流融合進一步加深。

    (五)發掘船政文化內涵,文化旅游持續升溫。開展馬限山景區整體提升工程,改造船政博物館立面,復建船政衙門和前后學堂。開通“三坊七巷—馬尾船政博物館”觀光巴士。以船政文化名人命名5條道路。建成馬江壹號科技文化創意園。羅星塔、亭江炮臺、戍守臺灣將士墓群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閩安古鎮列入閩臺十大鄉村旅游試驗基地。朱子祠、協臺衙門二期修繕、怡山院搶修工程主體完工?,樶獓H旅游島度假綜合園動工建設,舉辦第三屆“瑯岐葡萄節”。全區各類景點接待游客192萬人次,比增25%。

    (六)堅持民生實事為重,人民生活不斷改善。全區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19.92億元,占公共財政支出的65.28%?;就瓿赡瓿醮_定的為民辦實事項目。上學難、看病難、出行難問題得到緩解。完成教育“兩項督導”省級評估迎檢工作。加大校安工程和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。師大二附小等13個項目開工建設,福州三中江濱分校、教育學院一附小魁岐分校、二十四中初中教學樓投入使用,新增學位1800個。師大二附中進入省一級達標校行列。全區新增51名衛生技術人員,開發區醫院引進市二醫院管理團隊,瑯岐閩江口醫院動工建設,完善馬尾鎮衛生院設備配套。成立福州公交集團馬尾公交分公司,新增2條公交線路,增加18輛、更新172輛公交車,日提高公交運力8000人次。動工建設青洲公交樞紐站,首批50部出租車投入運營。東江濱公園9個公共便民自行車站點建成并投入使用。馬尾區圖書館、綜合體育館主體封頂,完成省市級全民健身工程。啟動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。城鎮居民醫保補助金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標準分別提高至300元、360元,城鄉居民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,企業退休職工人均退休費月增長292元。落實瑯岐1500名高齡老人生活補貼。村主干工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800元。人口計生目標全面完成,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。新增城鎮就業8843人,轉移農村勞動力2020人。在全省率先完成“村村響”工程。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位列全省第六。群眾來信來訪事項辦結率為98.1%,12345便民呼叫系統訴求件查閱率、回復率達99.9%。食品安全滿意度明顯提升。深化“平安馬尾”建設,新增視頻監控探頭460個,完成15個無物業小區整治,加強社區矯正和刑滿釋放人員管理,社會治安滿意率列全市第二。安全生產事故同比下降12.8%?,樶勒就度胧褂?。我區獲得省級“雙擁模范城”稱號。支前、民族宗教、新聞、檔案、地方志、法律援助、糧食、海防、人防等工作,以及外事、僑務、老齡、工會、共青團、婦女兒童、殘疾人、慈善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。

    (七)著力體制機制創新,發展活力不斷增強。把握市委、市政府出臺《關于促進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發展的意見》的機遇,著力深化改革。創新投融資模式,成立新城投資、建設發展、水利建設、船政文化保護開發4家投資公司。整合現有國有資產,啟動城投債券發行工作,對成長型企業進行股權投資。推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,實現422萬平方米主次干道保潔市場化運營。出臺鼓勵企業上市、扶持重點企業和物聯網產業發展等一系列獎勵措施。創新人才引進機制,完善人才引進的配套措施,設立開發區國際人才項目孵化器和留學人員創業園。完成馬江與船政、羅建與沿山社區合并,啟動6個村委會的“村改居”工作。深化財政改革,對部分預算項目實行績效監控,提高資金使用效益。

    (八)提升行政服務效能,政府自身建設切實加強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,壓縮三公經費450萬元。深入開展“四個萬家”活動,為基層解決問題1746個。推行并聯審批,梳理383個審批項目及流程,293個事項承諾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30%以內,完成39件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。對全區20位有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領導開展民主評議。通過國家審計署債務審計和省扶貧救災資金審計,全區債務情況良好。完成國有房產清理498套(間)。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、政協通報工作制度,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,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、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,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、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。全年辦理區人大代表意見建議76件,政協委員提案113件,辦復率100%。區政府門戶網站改版,公開信息1256條。加強績效管理,效能問責28人次。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,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加強。

    各位代表,2013年,我們共同戰勝了許多挑戰和困難,成績來之不易。這是市委、市政府、區委正確領導、科學決策和區人大、區政協有力監督的結果,是全區人民不畏艱難、奮勇拼搏的結果。在此,我代表區人民政府,向全區人民,向在馬尾工作的外來建設者、外籍人士,向給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與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以及各民主黨派、工商聯、各人民團體、無黨派人士、離退休老同志,向駐區單位、駐區部隊、武警官兵、公安干警,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!

   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,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:一是城市化水平不高,新城建設任務繁重,城鄉發展不平衡,農村人口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有待提升;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仍然存在,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升,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;三是上學難、看病難、出行難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;四是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等因素依然存在,依法行政、機關作風、效能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,各項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。

    發展的道路絕非是坦途順道,難免會遇到一些山攔水阻。但是,困難和問題絕不能成為我們前進的絆腳石,我們要以“逢山開路,遇河架橋”的精神,改革創新,知難而上,去迎接新一年的挑戰!

     

    二、2014年工作安排

     

   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,也是“十二五”攻堅之年。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: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全面落實中央及省、市、區系列會議精神,按照區委部署,堅持穩中求進、改革創新,在“八馬”工程取得成效的基礎上,全面深化改革,加快產業轉型升級,統籌城鄉一體發展,著力提升快安、馬江,發展瑯岐、亭江,以第二產業為基、第三產業為重、民生保障為先,促進科技、文化、生態和旅游的融合發展,加快馬尾新城建設和推動開發區二次創業,努力在融入福州新區開放開發中展示新作為。

    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: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%,工業增加值增長12.5%,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2.5%,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%,出口總值增長5%,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%,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%、9%;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‰以內;萬元GDP能耗下降5%,確保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。

    為實現上述目標,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:

    (一)全面深化改革開放,激發發展新活力

    突破重點領域改革。創新開放開發體制,試行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格式化審批,逐步將外資項目由準入前審批轉向準入后管理。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,先行先試企業“先照后證”登記制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。加強社會事業改革,促進義務教育城鄉均衡發展,增加特殊教育經費投入,開辦特殊教育班。創新中小學青年教師招聘、職稱評定等管理機制。深化公立醫院改革,取消開發區醫院藥品加成,實行藥品零差價。發展社會組織,落實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制度,健全社會中介組織信用平臺。推進政府購買服務,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建設,促進船政文化開發市場化運作。扎實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。

    深化對臺交流合作。采取“以臺引臺”方式對接臺灣外移高新產業,推動對臺經貿更快發展。鼓勵臺資企業發展企業總部、研發、設計中心,加快清祿、中日達增資等項目建設,做大臺資企業經濟總量。加強兩岸海洋漁業交流,打造兩岸水產品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平臺。積極引進臺灣農業企業和優質品種,提升對臺農業合作水平。加快瑯岐對臺客運碼頭建設,爭創對臺區位新優勢。加強兩岸物流合作,充分用好《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》試點政策,推動商貿、金融、物流與運輸等服務貿易業務合作。舉辦第十二屆“兩馬同春鬧元宵”、第九屆“兩馬”體育聯誼賽等交流活動,促進“兩馬”民間交流互動。

    擴大對外招商協作。積極對接省、市出臺的優惠政策,吸引全球500強、臺灣100大及行業龍頭企業落戶我區。充分利用“5·18”、“6·18”、“9·8”招商平臺,大力吸引央企、外企、民企來我區投資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實施“回歸工程”,支持引導我區在外企業項目回歸、資金回遷。積極融入福州新區開放開發,強化與福州新區南北兩翼兄弟縣市區合作。繼續做好山海協作和對口支援閩清、壽寧、寧夏鹽池縣工作。

    (二)全面鋪開新城建設,開拓發展新空間

   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。緊密銜接福州新區發展規劃,細化新城規劃編制。強化地下空間開發利用,不斷完善城區功能布局。積極推進福州東部快速通道、福州繞城公路東南段、省道201線瑯岐閩江大橋接線工程。加快閩江防洪工程福州段(一期)、亭江防洪防潮工程、長安投資區7#排洪渠工程、魁岐平原河道二期和天臺山水庫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,做好老舊水利設施的除險加固和日常管護工作。配合市里做好馬尾大橋、福平鐵路、104國道亭江段改線等工程。優化城區路網,建設沿山通道二期等10條市政道路。加快城區公共停車場所規劃建設,提高交通管理水平。

    加快瑯岐開放開發?,樶邱R尾未來發展希望所在,要把握瑯岐閩江大橋通車帶來的新優勢、新機遇,加快瑯岐島產城聯動發展進程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,全面鋪開瑯岐環島路二期、三期及雁行江主干道工程建設。加快瑯岐海峽水廠、污水處理廠、瑯琴灣商住綜合體、人才公寓建設,完善公建配套。實施瑯岐水廠改造工程,解決瑯岐近期飲水問題。圍繞生態旅游島規劃定位,明確主導產業項目,加快瑯岐海洋經濟特色產業園、國際旅游度假綜合園、海峽旅游集散中心(一期)項目建設,增強瑯岐的產業支撐。

    提升新城要素保障。繼續抓好土地收儲、報批工作,加快收儲項目庫內企業搬遷,保障重點經營性建設項目用地。加強用地管理,盤活存量土地,收儲閑置低效用地,鼓勵企業“零地技改”、“零地招商”。以融資性公司為平臺,發展多渠道融資,成立償債風險保障基金,降低投資風險。大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交通、市政、水利等設施建設。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,構建海內外人才創業平臺,創造條件建設人才公寓,吸引優秀人才來區創業發展。

    (三)加快產城聯動,激發經濟增長新動力

    強化產業龍頭帶動。實施“龍頭促進計劃”,強化功能園區經濟支撐作用。積極發揮華映、普天、國脈、新大陸、飛毛腿等龍頭企業的集聚帶動作用,形成電子信息產業集群。提升物聯網產業,扶持上潤精密、慧翰微電子等22家物聯網企業發展,加快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與產品應用,爭創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園。以福光數碼、鴻發光電為龍頭,做大光電產業規模。鼓勵中鋁瑞閩、萬德電氣、東南造船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帶動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發展。整合提升食品產業,以統一、新烏龍、佳客來為龍頭打造食品、飲料加工產業鏈,初步形成食品工業園。盤活出口加工區土地資源,做大保稅物流。建設臺資總部商務集中區,促進臺商投資區轉型升級。

    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。發展總部經濟,推進10家在建總部大樓建設。加大現有樓宇空間招商力度,完善金融、商業、中介等配套服務,打造東江濱CBD。培育上市企業,抓住IPO重啟的有利時機,加快企業股改步伐,推動蔚藍集團等21家后備上市企業盡快實現上市,力爭已過會的三奧科技、昇興集團成功上市,推動金科信息、創高安防在新三板上市。新增5家股改企業和3家省級上市后備企業。鼓勵上市企業再融資。發展商貿服務業,加快名城城市綜合體、新華都和中環廣場建設步伐,推進沃爾瑪購物中心落地,培育消費商圈。打造104國道汽車4S店走廊,提升福州大鞋城商貿業水平。

    著力發展海洋經濟。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。建成中國—東盟海產品交易所,集聚東盟水產品企業,完善海洋產業金融配套。加強名成水產品市場管理,引導個體商戶公司化經營。扶持冷鏈物流業,加快坤興、東盛水產二期建設,形成水產加工、交易、冷鏈物流“一站式”服務平臺。壯大以宏東為龍頭的海洋漁業,發展瑯岐水產養殖業,合理開發利用海域資源。支持東南造船發展輕型海工裝備。培育新興海洋經濟,發展游艇旅游產業,加快信通游艇項目建設。打造“夜馬尾”一條街,營造海洋文化氛圍。

    強化創新驅動和品牌帶動。引導企業加大技改,實施21項企業技改項目。安排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和行業扶持資金,探索設立“創業工場”。積極推進冠城大通等3家企業申報中國馳名商標,百鮮食品等7家企業申報福建省著名商標。引導企業由加工向成品制造延伸,努力推出“馬尾創造”的知名終端品牌,爭創“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”。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,建設制定標準企業文化走廊,申請國家標準化科研項目,提升我區標準化工作發言權。

    (四)優化城鄉環境,彰顯城區生態新面貌

    爭創國家生態區。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,明確生態紅線區管控責任。加快林權制度改革,優化生態公益林布局,扎實做好松材線蟲病除治工作。落實節能減排目標任務,逐步搬遷中心區高耗能企業,引導企業創新工藝,清潔生產。完善污水處理廠廠外管網建設,提高快安、長安污水處理廠處理量。推進閩江馬尾段水環境整治,加強畜禽養殖污染和工業污染治理。力爭通過國家級生態區和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總評驗收。保護碧水青山,發展綠色產業,逐步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。

    推進環境綜合整治。加快東江濱沙洲島建設,加強東江濱公園管理和運營,做好公園配套招商。開展天馬山休閑公園(二期)、羅星街道綠化提升、主干道店牌店招改造和內河景觀改造工程建設。繼續推進104國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,改造沿線路燈及公廁,推動煤碼頭和華潤混凝土碼頭搬遷,加快松門、閩亭舊屋區改造,建設亭江濱江公園,打造亭江18公里綠色生態廊道。延伸推進瑯岐閩江大橋接線道路整治,塑造福州閩江口門戶新形象。

   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。提升亭江、瑯岐城鎮化水平,實現亭江、瑯岐連片發展。培育亭頭、紅光、吳莊等一批精品示范村,有機提升農村面貌。繼續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,加大破損老舊村道改造力度。開展清潔家園行動,做好村內旱廁改造。實施瑯岐201省道、八一七街沿線環境整治。完善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設施,加快村規民約規范化建設,完善“世紀之村”農村信息化平臺。開展“一村一品”工作,發展果蔬、水產品等現代特色農業,增加村集體收入。

    (五)增強文化魅力,豐富文化旅游新內涵

    大力弘揚船政文化。實施船政衙門及前后學堂復建、船政博物館和馬江海戰紀念館改造,加快馬限山景區整體提升,強化船政文化街區招商,推動船政景區爭創國家5A級景區。培育船政文化創意產業。開展船政文化系列宣傳活動,加大對外宣傳力度,推動船政文物赴法國展、“船政與臺灣”赴臺巡回展。爭取“福建船政”郵票全國發行,進一步擴大船政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。

   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。繼續實施鎮街綜合文化站、農家書屋和企業職工書屋建設。加快青少年活動中心、地震科普館和地震避災場所建設,建成圖書館、快安綜合體育館。實施全民健身工程,建設瑯岐鎮文體廣場,新建改造健身路徑45條,提升改造5片籃球場。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,加強文化市場建設管理,促進全區文化健康發展。

    打響馬尾旅游品牌。加快閩安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開發,完成亭江炮臺、迥龍橋、戍守臺灣將士墓群等修繕項目,建成游客中心、故事館以及旅游碼頭等配套設施,全力打造“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”。深化“兩馬”旅游,積極爭取簡化審批程序,設立“兩馬”旅游咨詢服務中心,鼓勵旅行社組織優惠游馬祖活動。整合鄉村休閑旅游資源,繼續拓展“生態農業觀光游”、“濱海休閑度假游”等特色旅游項目。完善瑯岐旅游配套,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。

    (六)著力破解三難問題,構建公共服務新平臺

   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。新建、改擴建開發區幼兒園、馬尾實驗小學、瑯岐中學等8個學校建設項目。全力推進亭江中學創建二級達標校、瑯岐中學創建三級達標校、開發區職專創建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。扶持民辦幼兒園,逐步提高民辦園教師待遇。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,強化與名校聯辦托管,引進和培養名師、名校長,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。

   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。引進優質醫療資源,做好開發區醫院與市二醫院托管、瑯岐鎮衛生院與市一醫院醫聯體對接工作。實施開發區醫院床位數倍增計劃,加快設備提升和人才引進,爭創“二級甲等綜合醫院”。力爭瑯岐閩江口醫院主體完工。加強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建設,提高鄉鎮、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。建成區計劃生育服務中心,啟動實施“單獨二孩”政策,確保生育水平總體穩定。

    優化城鄉公共交通。完善多元公共交通體系,建成青洲公交樞紐站,籌建瑯岐公交首末站。繼續優化公交線路,新增瑯岐至馬尾、瑯岐至福州、名成水產至火車北站公交線路,提升公交運力。完善公交、出租車、長途客車靠泊功能,建設104國道亭江沿線公交站臺。規范區內出租車運營,新增15個公共便民自行車站點,方便群眾出行。

    (七)加強民生保障,分享發展新成果

   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。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,推廣“搖工作”平臺,建設高新園區勞動力市場。通過開展創業培訓、小額擔保貸款等扶助措施,支持勞動者自主創業。擴大對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和法律援助范圍,繼續落實被征地、被收海農民保障機制,實行外來務工人員困難臨時救助。實施金秋助學、環衛工人免費醫療互助活動。擴大政府居家養老福利性補助覆蓋面,探索在農村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,籌建區級社會福利中心。

    促進社會創新管理。深入推進“平安馬尾”建設,爭創省級“平安先進區”。繼續推進“六五”普法工作。深入開展交通安全“三年行動”,重點整治危險路段。強化建筑施工、消防、學校、危險化學品、液氨使用企業等安全監管。深化文明創建,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,力爭進入省級文明城區行列。穩妥開展“村改居”,規范社區服務站建設,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。堅決遏制和清理違法建設。建成數字化城市綜合管理指揮中心,加快建設數字城管系統,提升城市管理效率。

    解決熱點難點問題。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。繼續做好領導干部定期接訪,推進信訪積案化解工作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,新建、續建儒江和諧家園、閩江佳園等16個安置房建設項目。推廣和諧拆遷經驗,實施快洲、魁岐、閩江等9片舊屋區改造。完成26個無物業小區整治。妥善處置群體性勞資糾紛,構建和諧勞動關系。強化流動人口管理,積極推進戶籍體制改革。繼續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,堅決治理“餐桌污染”。

    (八)加強自身建設,打造為民務實政府新形象

    轉變職能、提高效率。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,整合衛生和計劃生育機構,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。推進瑯岐鎮區劃調整,力爭分離設立街道辦事處。進一步壓縮審批事項,實行建設項目并聯審批“一費制”,推行投資項目審批代辦制,健全三級代辦網絡。加強區行政服務中心信息共享等平臺建設,完善網上審批制度,加大電子政務工作督查力度。

    改進作風、勤政為民。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和“四個萬家”活動,堅決整治“四風”,勤下基層,勤接地氣。繼續開展“三服務”馬尾新城滿意度評議活動。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《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》,整治會風、文風,嚴控“三公”經費,嚴控財政供養人員總量,強化公房、公車管理,逐步推進全口徑政府預算編制。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,筑牢防腐拒變的思想防線,堅決懲治腐敗,努力實現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。

    依法行政、接受監督。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、工作監督,主動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,堅持政府重大事項和重大決策自覺向區人大報告,與區政協協商。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、工商聯和人民團體、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。自覺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。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,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應訟等工作。提升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水平,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,促進陽光行政。

    各位代表,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,新的挑戰、新的機遇、新的目標已經擺在我們面前。面對挑戰,我們要堅定信心;面對機遇,我們要奮力爭先;面對目標,我們要堅定不移。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,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,在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開拓創新、扎實工作、攻堅克難,為建設更加富裕、更加美麗、更加幸福的馬尾而努力奮斗!

     

   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
    午夜精品色
  • <menu id="myssa"><strong id="myssa"></strong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myssa"><strong id="myssa"></strong></menu>
  • <nav id="myssa"></nav>